通判的地位/地方官任期与回避的规定/宋代的宰相/元代宰相的权力与品级/明中期的殿阁大学士与首辅/胡惟庸案与明太祖废丞相/李善长/军机处的效率/英国议会的雏形/革命改变了英国王权的由来/首相称号的由来
作者: 暂无 年份期号: 2004-第10期 刊名: 历史教学
描述:通判的地位/地方官任期与回避的规定/宋代的宰相/元代宰相的权力与品级/明中期的殿阁大学士与首辅/胡惟庸案与明太祖废丞相/李善长/军机处的效率/英国议会的雏形/革命改变了英国王权的由来/首相称号的由来
走进中世纪
作者: 赵柏田  年份期号: 2010-第1期 刊名: 野草 关键词: 陆仲亨 濠州 明初 胡惟庸 李善长 茹太素 郭子兴 朱标 韩国公 郭桓案 
描述:1.皇帝的砌墙术1354年春日的某一天,郭子兴帐下青年将领、未来的洪武皇帝朱元璋带着少年伙伴徐达、汤和等一干二十四人,离开濠州大营向定远进发。是为元至正十四年,星星点点的起义之火正在四处蔓延,即将燃成燎原之势。
课题:卖柑者言
作者: 周玉成  年份期号: 1983-第4期 刊名: 语文教学通讯 关键词: 明太祖 元朝 浙江省 诚意伯 朱元璋 太史令 青田县 刘基 典章制度 陈友谅 
描述:(一)关于作者刘基刘基(1311——1375)字伯温,青田(今浙江省青田县)人。元朝末年进士,曾任高安丞,为官廉洁、正直。弃官归里后,受明太祖朱元璋聘召至金陵,他“陈时务十八条策”,朱元璋把他安置在建礼贤馆。后来,他辅佐朱元璋消灭了陈友谅,张士诚,召降了方国珍,北伐中原,统一了中国。授太史令之职,以后累次升迁,官至御史中丞,封诚意伯。当时,明朝的许多典章制度都由刘伯温与李善长、宋
诡谲(外二题)
作者: 张小放  年份期号: 2009-第2期 刊名: 文学港 关键词: 孔明 延安时期 朱元璋 佛性 李善长 曾国藩 历史人物 刘基 毛泽东 法师 
描述:毛泽东对朱元璋这个历史人物还是比较欣赏的,延安时期,他对一位明史专家说,不要把朱元璋写得那么坏,他们父子两朝把天下治理得比较不错。不要小看大老粗,大老粗也能成大事。朱元璋无愧于那个时代枭雄中的枭雄,
话说李善长之死
作者: 刘隆有  年份期号: 1987-第2期 刊名: 历史知识
描述:话说李善长之死
话说朱元璋滥杀功臣
作者: 李立泉  年份期号: 1999-第3期 刊名: 贵州文史天地 关键词: 以猛治国 封建社会 朱元璋 胡惟庸 李善长 中书省 傅友德 文字狱 屠戮功臣 蓝玉 
描述:一朱元津晚年屠杀功臣,以胡蓝党案为契机,先后历时十余年,杀人众多,空前惨烈,给明朝蒙上了一层可怕的阴影。朝蓝党案中的朗,即胡惟庸,此人系安徽定远人,距朱元璋老家濠州(今凤阳)不远,算得上是朱元津的老乡。1352年他与朱元璋同一年参加起义军,开初任元帅府参奏,后转任地方官吏。洪武三年任中书省参知政事,史载胡推庸以“曲谨”事上,得到朱元璋的信任与重视,洪武六年晋升为左丞相,很受宠信。胡惟庸被杀的原因,《明史》上说他“独相数年,生杀黜陟,或不径而行,内外诸臣上封事,必先取阅,害己者则匿不以闻,四方躁进之徒及功臣
话得话失李善长
作者: 刘永锐  年份期号: 2013-第3期 刊名: 文史春秋 关键词: 明太祖 明朝 丞相 朱元璋 李善长 飞黄腾达 谋略 法家 言语 安徽省 
描述:历史的长河中,过客匆匆。有多少人物,因一番言语飞黄腾达,令人惊叹,却又一句话人头落地,让人嗟叹。明朝开国丞相李善长便是其一。 李善长,字百室,安徽省定远县人。《明史·李善长传》记其“少读书有智计,习法家言,策事多中。”说的是他虽然没读多少书,但很有智慧和谋略,研习法家学说,谋划事情很有一套。 其实在当初那个战乱动荡的社会环境里,李善长还有个强项,那就是特别能察言观色、揣摩度人,嘴巴能说会道,行事投机钻营。
试论朱元璋效法刘邦
作者: 朱崇业  年份期号: 1993-第6期 刊名: 晋阳学刊 关键词: 藩王 封建社会 朱元璋 刘邦 起义领袖 农民起义 李善长 红巾军 建国前后 功臣 
描述:在我国封建社会众多的农民起义首领中,最终取得胜利并建立了统一王朝的,只有刘邦和朱元璋。他们在建国前后所推行的政策,措施,有许多相似之处,这是一种巧合,还是有意识的仿效?如果朱元璋确系有意效法刘邦,那么他为什么要效法?这种效法有何利弊?本文拟作一探索。一和历史上一切农民起义领袖一样,朱元璋参加起义的动机是为了求生存,他是被迫投奔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的,并不像一些封建文人在朱称帝后吹捧的那样,似乎他自幼
试论元末儒士在朱元璋统一事业中的作用
作者: 张宁  年份期号: 1985-第4期 刊名: 复印报刊资料(明清史) 关键词: 明太祖 刘福通 元末 儒士 朱元璋 李善长 农民起义 明史 陈友谅 农民战争 
描述:十四世纪中叶,元政权大势倾颓,反元力量相继而起,群雄纷争,干戈扰攘。经过十数年的战乱,作为反元力量之一的朱元璋,“划削群雄,遂平元都”,重创“中原底定,四海为一”的统一局面(《明太祖实录》卷七十五),建立了延衍二百多年的大明封建王朝。其成功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是,元末儒士的合作与辅佐,不能不视为重要的原因之一。因此,本文试就元末儒士在朱元璋统一事业中的作用,作一点粗浅的概述
评李善长之死
作者: 梁希哲  宋鸥  年份期号: 1999-第2期 刊名: 史学集刊 关键词: 李善长 冤狱 开国元勋 主导作用 
描述:李善长之死,是明代最大的政治冤案,《明太祖实录》、《明史》等文献所列李善长得祸的原因.皆属欲加之罪,不实之词,不足为凭。但从李善长案发的前前后后,却能集中地反映出明初朱元璋滥杀开国功臣的方方面面,从中可见洪武年间皇权政治与君主专制的基本特点及其对后世的深远的负面影响。而洪武朝那种极不正常的政治走向,与其说是君权与相权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不如说是朱元璋的病态心理与雄猜好杀的个性起了主导作用。这是朱元璋与前代开国皇帝相比较最为逊色之处。这不但是李善长等开国功臣们的不幸,也是朱元璋本人的悲剧。
< 1 2 3 ... 22 23 24
Rss订阅